建筑业正借助机器人技术摆脱 “高风险、低效率” 的传统标签,从工地施工到构件生产,机器人的应用正推动行业向工业化、标准化方向转型。
施工现场的机器人已能完成高危作业。墙体砌筑机器人通过 3D 扫描生成施工路径,机械臂精准抓取砖块并涂抹砂浆,单日砌筑量达 300 平方米,相当于 5 名工人的工作量,且垂直度误差控制在 2 毫米内。焊接机器人则能在高空钢结构作业中实现自动焊缝跟踪,焊接质量合格率从人工的 85% 提升至 99%。
预制构件生产环节的机器人应用更趋成熟。钢筋绑扎机器人可按照设计图纸自动完成钢筋裁剪、弯曲与绑扎,生产效率提升 4 倍,且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混凝土浇筑机器人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浇筑速度,减少气泡产生,构件强度达标率提升 15%。
建筑巡检机器人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搭载高清摄像头与红外热像仪的爬壁机器人,能对建筑外立面进行裂缝、渗漏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管理平台,检测效率是人工的 10 倍。室内巡检机器人则可监测混凝土养护温湿度,确保施工符合规范。
随着 BIM(建筑信息模型)与机器人的协同应用,未来建筑施工将实现 “数字孪生” 式管理。行业预测,到 2028 年,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