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重大变革。大模型能力的突破性迭代以及推理成本的快速下降,为大模型应用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 2025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上,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次发展浪潮中的一个新拐点。原生多模态、具身智能、世界模型等未来大模型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为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如今,“数字工厂”“灯塔工厂” 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点亮了传统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在企业、学校、医院等众多场景中,AI 大模型的嵌入应用愈发广泛,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
业内普遍认为,大模型应用在过去一年中成本大幅下降,这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的关键基础条件。百度副总裁阮瑜表示,整体而言,随着大模型成本的降低,企业端对大模型应用的采用比例显著提高,AI 大模型应用已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工具,有力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效率提升。
今年 5 月,快手可灵推出全新 2.1 系列模型,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复杂场景视频生成能力。以可灵 AI 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已深度融入影视、游戏、广告营销、电商、文旅等多个产业,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变革动力。快手科技副总裁、可灵 AI 技术负责人张迪预测,未来视频生成技术将不断演进,不仅能为具身智能提供互动仿真的环境,还有助于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进一步助力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推动其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发展中的深度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赵超凡表示:“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场景丰富,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主阵地。我们将持续深化应用赋能推广,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遴选‘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树立标杆解决方案,引导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 “杨梅工业” 智能体开发和应用平台上线开源,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开源中国发布 “Gitee Xtreme 极智 AI”,中国移动发布 AI 三维能力体系等一系列重要成果纷纷亮相。同时,一批 “揭榜挂帅” 大模型应用需求向全社会发布,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也进行了全景展示,为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所副所长顾维玺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人工智能服务企业有效获客渠道有限,工业场景壁垒较高;制造业企业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认知不足,对人工智能预期效益缺乏清晰判断等。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的建立,将有效促进供需信息和资源的高效对接,打破行业壁垒,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其与工业场景的加速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供需协同将为人工智能产品性能升级和工业场景降本增效注入强大动力,促进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奇绩创坛合伙人毛圣博表示,中国拥有齐全的工业门类,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宝贵的数据资源。充分发挥产业链、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的优势,有望构建出全新的 AI 供应链和产业生态,推动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