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4 09:46:36点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算力已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要素,亦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泉。8月23日,随着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盛大开幕,一则重磅消息震撼发布——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我国“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崭新格局初步成型。
“十四五”期间,我国算力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张,水平不断攀升,位居全球前列。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然而,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挑战,如算力监测效率有待提高、算力供需信息不够全面、算力分配缺乏全局性规划、算力生态协同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产业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为有效破解这些发展瓶颈,推动算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悉心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携手产业各界,自2017年起便稳步推进中国算力平台的建设工作。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算力服务平台,中国算力平台(https://a.hcp.ac.cn/)创新性地集“供、需、服”于一体,成功实现了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其致力于为算力供需各方精心打造一个“中立、开放、公平、可信”的服务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充分释放其潜在价值,真正让算力服务朝着普惠化、便捷化、易用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在产业各方的齐心协力、协同攻坚下,中国算力平台成功达成平台贯通、主体贯通、资源贯通、生态贯通、场景贯通的“五大贯通”伟大成就。具体而言:
平台贯通:建成全国算力态势感知监测系统,该系统宛如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对算力设施和数据进行全面采集与动态监测,从而精准掌握全国算力发展的实时情况,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资源一本账”,让我国对算力资源的整体状况一目了然。
主体贯通:构建起算力供需主体精准匹配机制,如同一位贴心的“红娘”,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提供从模型部署到应用构建的全链路服务,全力打造服务体系“算力匹配一站式”,极大地提高了算力供需对接的效率与精准度。
资源贯通:实现了算力资源的灵活调度,仿佛搭建了一张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汇聚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异构异属算力资源,构建起贯通全域的“算力调度一张网”,让算力资源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发挥最大效能。
生态贯通:搭建算力生态社区,依托算力产业发展方阵、智算生态圈等载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联动,形成协同共进的“算力生态一盘棋”。各方力量在这个生态社区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算力产业生态繁荣发展。
场景贯通:开展算力揭榜行动,聚焦计算、存储、网络、应用、绿色、安全六大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形成攻克核心技术的“算力强基一榜单”。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行业创新活力,加速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截至7月底,中国算力平台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成功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购买和即时开通服务,为1000余名开发者提供了多源多元的在线调用服务,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平台的强大吸引力与影响力,也为我国算力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产。
当前,我国正按照“点、链、网、面”为主轴,有条不紊地体系化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工作。中国算力平台作为“全面赋能”的关键抓手,将在现有10省区市分平台接入的基础上持续扩容。未来,平台将通过丰富算力产品矩阵、优化算力交易流程、推动算力资源聚合、完善算力产业生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进一步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为我国算力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中国算力平台的全面贯通,无疑是我国算力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算力产业在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为数字经济的腾飞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必将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